「我家寶貝很認真地把書看完了!但我要怎麼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讀懂呢?」
「聽說問問題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,但到底要問些什麼,才可以真的幫助他們思考呢?」
「我問了這麼多問題,可是要怎麼確定這些問題真的能幫助到他們?」
如果你也有上述的疑問,請繼續看下去,讓JOJO閱讀來為你解答!
▌提問三步驟,讓「閱讀大挑戰」幫孩子打下閱讀基礎
許多爸爸媽媽在進行親子共讀的時候,常常都會問「剛剛故事說了什麼?」、「讀完故事,帶給你什麼收穫?」,試圖透過提問了解孩子的學習成效。可是,有些孩子往往會張大眼睛,愣愣地看著你,或者微笑,或者說「不知道」。
原因就在於,思維有點跳得太快了。對大人來說熟悉簡單的故事,對孩子來說卻可能陌生困難,但我們也不需要小看小讀者的理解,而是要掌握對方法——循序漸進地提問。
以 JOJO 閱讀 L2 體驗營中的《吹笛子的男孩》為例:
- 步驟 1:回憶主角和故事背景
首先,我們從孩子熟悉的「圖像」出發,問他們一些關於故事主人翁——吹笛人的問題。例如:他的穿著、打扮(外觀特徵)是什麼樣的?這個步驟能幫助孩子們回憶故事的開頭與基本設定。 - 步驟 2:探索故事情節
接著,我們導引孩子進入故事情節。像是:鎮長最初答應給吹笛人什麼東西作為報酬?吹笛人用的是哪種樂器?這些問題都環扣在故事的主軸上,讓孩子們思考故事裡的主要事件,並理解故事的進展。 - 步驟 3:深入理解故事寓意
最後,我們討論當村民不守承諾時,吹笛人做了什麼?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,什麼東西很重要?這一步驟不僅幫助孩子們回憶故事的高潮和結局,還引導他們思考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和教訓。
如此一來,比起闔上書本後,直接詢問孩子:「剛剛故事在講什麼?」更好,因為他可能有很多想法、思緒跳到關注或疑問的點,因此結結巴巴不曉得該從哪邊說起。其實孩子都有在聽,只是專注力有限,需要我們用循序漸進地提問,一步一步地喚起他們的記憶,回憶故事內容、梳理出重點,才能確保學習成效。
▌以布魯姆分類法6步驟設計「閱讀大挑戰」,確保學習成效
JOJO閱讀精心設計的閱讀大挑戰,是建構在知名的 Bloom's Digital Taxonomy(布魯姆分類法),這套理論是教學現場的教師用來對學習目標進行分類、組織、檢視的有效工具。在最新的修訂版中,基於認知領域,改以行動為導向(也就是用「動詞」取代「名詞」),並將步驟由基礎到進階區分為六個步驟:
➊ 記憶(Remember)
➋ 理解(Understand)
➌ 應用(Apply)
➍ 分析(Analyze)
➎ 評估(Evaluate)
➏ 創造(Create)
其中,「記憶」與「理解」被我們稱為淺層學習(Shallow Learning),舉凡像是專有名詞、註釋等,偏向於關注文字表面上的意思,我們需要死背硬記,才能複製這些知識與觀念,並透過經驗或體驗來理解。必須要強調的是,這些東西不是不重要,它是我們往上的基礎,如果根基不牢固,後面疊上去的東西也會很容易傾斜倒塌,重點在於,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這兩層的學習策略。
理解了作者和文字背後想要傳達的意義後,我們得試圖去「應用」在與日常生活/工作有關的場景,接著去「分析」資訊的差異或彼此間的關聯,甚至進一步地將它與同類型的文本進行比較,以「評估」它的重要性,最後,才能「創造」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或觀點。這也是為什麼後面四個步驟會被稱為深度學習(Deep Learning)的原因,因為孩子將從被動轉為主動,他將不再只是單純地複製貼上(想想那些寫了無數次的國字、造詞作業),而是能將輸入的知識吸收、消化後,由內而外地輸出屬於自己的觀點。
這也是為什麼JOJO閱讀會在「閱讀大挑戰」之後,接著安排「趣味表達」的單元,在孩子理解文意後,要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,這件事不容易,所以我們搭配著孩子的發展,從「跟讀」開始,讓他知道句型的結構、可以怎麼樣表達,接著鼓勵孩子逐漸地表達自己的想法。期盼透過有邏輯、有系統、科學化的方式,帶給孩子最好的學習體驗與成效。
0 留言